2013年,佳木斯市农村信用社立足全市现代大农业发展实际,统筹安排贷款投放,持续优化金融服务,采取四项措施,确保备耕贷款有序发放,帮助农民解决春耕备耕问题。一是突出“农”字当先,确保力度不减。年初以来,佳木斯市农村信用社将支农重点从传统粮食及农副产品生产环节向支持现代大农业方向转变,推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截至
5月 20日 ,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2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09亿元,占比达88%,贷款结构更加合理,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项贷款、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三项规模均处全市金融机构前列。二是保持“四个”有力,确保推进有序。即指导协调有力、资金组织有力、保障措施有力和作风转变有力。佳木斯市联社及早成立了备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工作会议,督导推进计划落实。在资金组织方面,通过压非农大额贷款、争取支农再贷款和精心部署资金组织首季开门红活动等有效措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信贷支农资金充足。市联社还成立了备春耕督查组,加强对贷款投放进度、信贷人员作风等方面的督查,严管贷款投向,确保倾斜重点;加强一线力量,实施延时服务;严惩信贷人员吃、拿、卡、要等行为,切实净化春耕放贷环境。同时,市、县两级班子还积极与地方党政汇报协调,全部坐镇一线指挥;信贷人员全部深入农户家中调查,做好贷前各项准备工作。三是做到“五个”优先,确保服务全面。优先满足农民购买良种、化肥、农药和农用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信贷需求;优先满足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发展集约化生产,购置生产资料的需求;优先满足农资等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农村经济组织的流动资金需求;优先满足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企业升级以及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贷款需求;优先满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旱改水工程、设施农业建设资金需求。四是狠抓“六项服务”,推动创新发展。狠抓金融覆盖服务,通过实施小额分散放款,对部分偏远村屯开展背包下乡活动和大力布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等措施,彻底解决金融服务空白村屯和农户,使有贷款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农户都能得到资金帮助;狠抓资金代发服务,克服备耕期间各项工作集中,工作量大,一线人员不足等实际困难,将代理发放的国家粮种补贴、粮食综合直补和油补等政策性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狠抓便农利农服务,开辟了“绿色通道”,农户备耕贷款实施优先发放;利用“行风热线”等广播电视节目,积极宣传信贷政策和贷款新规;针对偏远地区及不方便农户实施上门服务,深入农户家中办理贷款手续;狠抓产品创新服务,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机具贷款及粮食补贴资金质押贷款发放,探索集体土地房屋抵押贷款,特别是桦川联社与工商部门协调,在全省率先开办了以土地将要产出的粮食和大中型农机具为抵押对象的动产抵押贷款;狠抓“阳光信贷”服务,扎实有效开展“阳光信贷”工程,继续深入开展贷款“五公开”,并将信用社贷款政策、贷款品种、贷款条件、办贷时限、监督电话等信息向社会公众、贷款客户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外部和内部双重监督,为客户提供公开、透明、诚信、高效的信贷服务;狠抓现代大农业服务,认真落实省联社支持现代农业发展“163”工程,已累计向106户种粮大户发放贷款4994万元,涉农小微及龙头企业17200万元。其中,富锦联社向四个万亩大地块项目投放贷款1500多万元,有效支持了当地现代化农业示范和发展。富锦市长安镇漂筏村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将11500万亩的土地流转给村里的种粮大户种植。富锦联社多方联动,通过担保公司介入,向土地种植大户发放贷款500万元,为支持土地流转树立了典范,得到了地方党政的高度评价。